作者组织者 | 归档于大会 | 发表于 2018-06-08 | #DevOps #2017北京站
2017年3月17-18日,DevOpsDays运动首度来到中国。破冰之站DevOpsDays Beijing由国际最佳实践管理联盟和高效运维社区联合主办,参加人数达1200人,是自2009年比利时根特市首站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。此站我们也有幸邀请到DevOps之父Patrick Debois 先生。
写在前面的话
2017年3月18日晚,DevOpsDays中国首站终于在北京落下帷幕。从17日凌晨五点在首都国际机场接到DevOps之父Patrick Debois的那一刻,到目送他前往机场,Patrick老爹在中国仅仅停留了32个小时。
本次活动对中国广大的IT从业者群体和DevOps发展而言,是否算是一次标志性事件,还是交给历史来评判吧。然而,对我个人而言,此次活动的成功引进则切切实实完成了我的一桩推迟了十年的心愿。十年前,我本计划将itSMF这一IT服务管理领域内的全球社区组织引入中国,却最终由于不可抗的外因,没有成行。十年弹指一挥,小伙便老灯,而我通过引入一场国际性的IT盛会来推动中国IT事业发展的心愿,却从来没有遗忘。
如今,我们已从十年前的以ITIL流程为最佳实践的时代,步入了崇尚以客户价值为根本导向的更敏捷更精益的DevOps时代。DevOpsDays是全球IT届的一场运动,一次革命,更确切的说,是IT届的“文化大革命”!正如我在活动开场时同大家分享的一样,每一个经典背后都藏着故事。在这里,我愿意把这故事讲给大家听,分享给每一位和我一样关注DevOps事业在中国发展的你们!
Thanks for being part of IT
3月12日,DevOpsDays北京站倒计时5天
今天,刚刚结束在北京举办的EXINDevOps三门系列准入认证课程的最后一门EXIN Agile Scrum授权讲师workshop。我们便踏上了去上海和深圳拜访客户的行程,这也是在DevOpsDays活动前的最后一段行程。原计划16日返京,与来自美国和欧洲的DevOpsDays的两位重量级演讲嘉宾John Willis 和 Kris Buytaert会面,并商讨3月17日和18日的中国首站DevOpsDays的相关活动细节。
3月13日,清晨,DevOpsDays北京站倒计时4天
清晨六点多,我在上海的酒店床上爬起来,习惯性的拿起手机并准备看一下当天的会议日程,无意中看到一封标题为“badnews”的邮件。出差中,未处理的邮件已有堆积,但出于好奇心,我打开了这封在未来二十小时内把我从人间抛入地狱的邮件。这封邮件来自Days活动的最重量级的演讲嘉宾John Willis,仅有短短三句话: “我遇到了意外的紧急事情,必须今天飞回亚特兰大,我没办法参加DevOpsDays活动了。” 原本还睡意朦胧的我被这短短的三句话彻底惊呆。发件时间是3月12日星期日的下午16:28分,这意味着这封邮件已经在我邮箱里躺了11个小时,而当我打开时,John应该已经回到美国了。
如晴天霹雳,我脑海中就像盘旋着十万个为什么:他前天才到达中国,遇到什么事情,能让他放了一千多位DevOpsDays参加者的鸽子?多数报名的参会者可是冲着他在DevOps圈子的地位和影响力来的,我们该如何收场? 有没有什么补救措施?。。。
截止到13日门票已经售出一千来张。我应该是第一个知道这个噩耗的人,当时我心中可谓万马奔腾,马的品种本文不便表述。作为DevOpsDays中国的联合发起人,我代表国际最佳实践管理联盟负责涉外事务,萧帮主代表高效运维社区负责国内大会的会务。本着应该第一时间告诉他的想法,我拨通了萧帮主的电话,俗话说Bad news shall always be short. 我直接了当,”John因为紧急的事情,直接飞回亚特兰大老家,不参加我们的活动了。“ 和我原本预想的激烈反应有所不同, 帮主用非常慢的语速,加上语气词,也只说了四个字”啊,不来了?”我心想,这哥们儿这么淡定,应该见过大场面,或者难不成是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坏消息吓懵啦?后来聊起才知道,他也在盘算补救措施——所有参会人员,按照购票金额抵扣下一次活动相应费用(ps: 还挺大手笔的)。。。
如果说此前Patrick的退出,还给我们留下了缓冲时间,这次John的爽约距离活动开始仅有短短几天,着实让所有人措手不及,更加无法向参会者和活动赞助机构交代。
3月13日,上午,DevOpsDays北京站倒计时4天
多么漫长的一天。。。
挂断电话,我满脑子想的是如何找到PLAN B和相关补救措施。这时我们想到了一根可能的救命稻草——他就是DevOps之父,也是DevOpsDays活动的创始人Patrick Debois。这个事情的另外一位知情人是和我同行出差的同事艾米莉,她坚信Patrick能够来救场,在我将bad news邮件截图发给她的当即,就提出联系Patrick试试,我当然更愿意相信她的直觉。于是,我决定把这个消息告诉Patrick,告诉他已有近1000人报名参会,希望他能给我们一些建议,并幻想他能够亲自出马救场。
其实,早在去年12月16日北京举办全球运维大会时,我和萧帮主已经宣布了DevOps之父 Patrick将于今年3月18日首次来华参加DevOpsDays的中国站活动。出乎我们意料的是,在宣布他来华不久之后,我收到了Patrick的消息,由于其夫人内耳感染导致了眩晕,所以无法在三月份出席此次DevOpsDays北京站的活动。
此后我们做了两件事情,第一件事是寻找其他重量级的国际DevOps大咖来华出席 , 为此我分别联系了“DevOps Handbook”的另外三位作者,Jez Humble, Gene Kim 和 JohnWillis. 然而在几位DevOps领域响当当的人物中,这个时段只有JohnWillis有档期,随即我们迅速敲定了他的行程。第二件事情是在2017年1月11日,我亲自驱车二百多公里从阿姆斯特丹到了DevOpsDays的发源地比利时第三大城市根特,约见了Patrick和Kris。当时去亲自拜访的目的是录制一段Patrick无法出席三月活动的视频,并准备在3月18日的活动上播放,Patrick在几十秒的视频中说道:“DevOpsDays的参会者大家好,很遗憾由于家庭原因我无法出席3月18号在北京举办的活动,我期待在以后的中国站活动和大家见面,预祝活动成功!”这段视频由于本人的现身,本应不见天日,但还是就此放出来,以供玩味吧~
3月13日,下午,DevOpsDays北京站倒计时4天
多么漫长的一天。。。
在欧洲当时间上午9点左右,北京时间13号的下午四点左右,我收到了Patrick的邮件。 Patrick的回复让我又惊又喜:“*John应该有他的理由,我愿意亲自出马帮助你们,但是我有以下一个问题和一个条件。问题是,这么短的时间内我能拿到去中国的签证吗? 条件是,我必须得先安排好公司的事宜,(目前Patrick是某家欧洲公司的CEO)。*”收到这封邮件后,我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。立刻转达给活动的另一位联合发起人萧帮主。我告诉他Patrick可能亲自来救场,他的回答是这样的,”你说谁,Patrick吗?”依然很淡定,同上次回答相比,我从他多出来的几个字符中感受到了一丝不敢相信的气息。我和他感觉差不多,我也没有十足把握,我们的小心脏似乎都经不起折腾了。
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签证?我联系到了欧洲使馆人员,北京出入境管理局,似乎都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申请到来中国的签证。与此同时,Patrick也在积极寻找办法。在我一筹莫展时,他邮件告诉我,他在比利时联系了一家能在三天内搞定去中国签证的公司,签证费大概需要500欧元(正常的签证费大约100多欧元)。 我的回答是:“*Go for it,money is not an issue.*”看到他这么无条件支持和积极运作,感动之余成本都已不是问题。接下来的时间里,我一边等待Patrick签证的消息,一边在尝试另外一种方案,即通过72小时过境免签的方式让Patrick在没有签证的情况下顺利来华。
经过之前几次的教训,我充分的意识到PLAN B的重要性。我还戏谑地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微信:”Never waste crisis and turn itinto opportunities.”期盼能够顺利化解这次危机,并上演逆袭好戏。
3月13日,晚间,DevOpsDays北京站倒计时4天
多么漫长的一天。。。 在下午六点多钟,我结束了在上海一天的会议来到机场,准备飞往深圳参加第二天的会议。在此期间我联系了欧洲的旅行社和使馆,希望找到去往第三国72小时过境免签的最佳路线。同期,我得知欧盟境内的任何一个成员国都不能算第三国目的地,第三国目的地必须是欧盟以外的国家。因此唯一可行的方案是:
- 3月16日 火车 根特–布鲁塞尔,
- 3月16日 飞机 布鲁塞尔–北京,
- 在北京停留48小时,
- 3月18日 下午 飞机 北京–香港,
- 香港停留24小时(受限于直飞航班时间),
- 3月20日 凌晨 飞机 香港–瑞士苏黎世,
- 3月20日 飞机 苏黎世–布鲁斯尔,
- 3月20日 火车 布鲁塞尔–根特。
- 行程虽然有些折腾,但是起码我们也算准备了PLAN B。梳理出来这份行程安排,我也在隐隐担忧老爹是否会接收如此短暂而辗转的行程。
此时,我已登上从上海飞往深圳的航班,没成想,屁股刚刚沾到座位,准备放松一下紧张了12个小时的神经,又收到了一封来自Patrick的邮件,大致内容如下:“*我从签证公司了解到,由于时间过于紧迫,我很可能无法按时拿到去中国的签证,尽管我非常想帮助你们,但恐怕我无能为力了。*”我的航班尚未起飞,而此时我的心早已被抛出机舱外。就在起飞前最后一刻,我向Patrick抛出了PLAN B,我是这样写的:“*首先感谢您到目前为止所做的一切努力与尝试,我理解在17日之前拿到签证机会渺茫,为此我们为您准备了另外一套过境免签方案,行程如下。无论您最终做何决定,我们都将尊重您的决定,并再一次由衷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!*” 点击发送前,我特意将标题“Re: Bad News”改成了“Good News”,现在想来这样的心理暗示是否也起了作用?确认发出我便关闭了手机,飞机也随即冲上云霄。我深吸一口气,同我相邻位置的艾米莉说了一句:“谋事在人,成事在天”。
3月14日,凌晨,DevOpsDays北京站倒计时3天
在上海飞往深圳的时间里我一路忐忑,落地在深圳宝安机场时,已是2月14日凌晨1点30分了。飞机尚未停稳,前便我迫不及待打开机查邮件。果然,已收到Patrick老爹的回复:”*行程看起来有些折腾,但是我已经分别获得了家人和工作的准许,我愿意去北京参加这次活动。*“我迅速回复了老爹的邮件,生怕他分分钟再改变主意,内容主旨当然是感谢他的大恩大德,”*感谢您的大力支持,我能深深感受到你对DevOpsDays活动的激情、执着和热爱,我们将立刻为您安排酒店和机票。*“
国际最佳实践管理联盟代表与Patrick老爹合影我入住深圳的酒店时已是凌晨三点钟。凌晨三点十五分,躺在酒店的我又收到Patrick邮件:” *我很开心看到你们开心,我很高兴我做了这个决定。*“ 我只能说,这种感觉太TM甜蜜了,比当年(暴露年龄了)谈恋爱时那句“你快乐所以我快乐”还要甜蜜一万倍。
经过这样曲折的一天,拥抱着这封邮件入睡一定会妙不可言。然而,我却兴奋的失眠了。
3月17日,凌晨,DevOpsDays北京站倒计时0天
两日无书。2017年3月17日凌晨5点22分,我在首都国际机场的二号航站楼接到了鼎鼎大名的DevOps之父Patrick老爹。虽然只是第二次见面,我们如多年不见的老友一样,来了一个紧紧的拥抱。后面的故事,大家都看到了,3月18日老爹如约而至,站在了DevOpsDays China开幕仪式的舞台上,并完成了大家翘首以待的DevOps Keynote Speech. 在整个事件过程中,我总结了几条经验与大家共勉!
Face to face communication: 如果没有之前在比利时根特与Patrick老爹的一面之缘,相信他应该不会在拥有这么多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挺身而出,出席这远在万里之外的活动。
No blame culture: 如果本次活动的联合发起人萧帮主在得知John临时退出时,表现出抱怨或不满的的情绪,我是无法冷静思考并迅速找到补救措施的。
The importance of plan B: 变化是永恒的,然而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,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Plan B
Positive Attitude: 我相信细节决定成败,但在危机处理的过程中保持积极的态度非常重要。试想在接到Patrick那封“我无能无力”的邮件后,我就此放弃,可能就没有3月18日的盛大场面了。
Patrick在演讲开始前,拿起手机与台下千人对拍
后记
听我念叨良久,在本文的结束语中,请允许我向本次活动的联合发起人萧田国先生,向每一位演讲嘉宾,向国际最佳实践管理联盟和高效运维社区的每一位工作人员,向每一位参会者,以及赞助机构表示感谢!感谢你们辛勤的付出,为大家呈现了一场有内容,有亮点,有故事的千人DevOps国际盛宴! 如果一切都是天意,让我们期待再次相见!8月18日 DevOpsDays上海站 Patrick老爹是否会与我们再续前缘? 拭目以待吧!
Thanks for being part of IT!
本文原作者:DevOpsDays中国站联合发起人 孙振鹏 先生